地基基礎加固
在工程建設中,由于勘察、設計、施工或使用不當,或增加荷載、糾傾、移位、改建、古建筑保護,遭受鄰近新建建筑深基坑開挖,新建地下工程或自然災害的影響等需對地基和基礎進
行加固。
以下為常用地基加固方法
增大截面法
適用于埋深相對較淺的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對筏基、箱基、樁基適用性差。
增加埋深法
適用于緊鄰下臥層為良好持力土層的情況,同時持力層最好在地下水位線以上。
橋面系減載。對大跨度連續(xù)剛構而言,恒載在總重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減小橋跨內橋面的恒載重量諸如變鹼橋面鋪裝為瀝青鹼橋面鋪裝、變鹼欄桿系為鋼質欄桿系、減薄人行道鋪裝厚度等能有效地減小跨中的下?lián)狭俊?/p>
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該方法雖然能提高結構承載力,但也會因而加大結構自重。自重加大產生的內力增量會消抵部分或全部結構承載能力的提高。且新增結構面積或體外施加的預應力與原結構體的界面能否良好結合此外(1)擴大或增加原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 (2)改變原結構的受力體系,使其減小受力;(3)以新的結構代替舊的應力不夠的結構這三種方法均不能用于大跨徑連續(xù)剛構橋
增大截面、粘貼鋼板(碳纖維)、體外預應力等加固方法都屬于二次超靜定受力結構。加固前原結構已經承受荷載(即第一次受力),特別是當承載能力不足時,加固前原結構的截面應力、應變水平一般都很高。新加固部分加固后并不立即承受荷載,而是在新荷載(即二次加載)下才開始受力。從而導致整個加固結構在其后的第二次受力過程中新加部分的應力、應變始終滯后于原結構的累計應力、應變,這決定了此時混凝土結構加固計算分析不能夠完全按普通結構概念進行。加固結構的承載力與新舊兩部分的應力差值或應變差值直接相關,與原結構的極限變形值有關,與兩部分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有關。